(一)主要代表性論文
(1)中國為什麼缺乏創造性破壞?基于上市公司特質信息的經驗證據.經濟研究.2010(6),66-79.(CSSCI,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10期《創新政策與管理》全文轉載,獲廣東省哲學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2作者)
(2)制度傾斜、低技術鎖定與中國經濟增長.中國工業經濟.2009(11),16-24.(CSSCI,新華文摘2010年第3期“論點輯要”摘登部分觀點;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3期《國民經濟管理》全文轉載,第1作者)
(3)政治關系與創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質信息的研究.财經研究.2010(10),85-100.(CSSCI,第1作者)
(4)中國創造性破壞缺乏的理論成因及實證檢驗.經濟學家.2010(7).(CSSCI,第2作者)
(5)多元化能否産生共同保險效應?中國的經驗證據.當代财經.2008(10).(CSSCI,第1作者)
(6)多元化戰略與資本結構之間關系探析.管理學報.2010(7).(CSSCI,第2作者)
(7)大股東控制、身份認同與薪酬激勵.财貿研究.2010(4).(CSSCI,第1作者)
(8)身份認同與薪酬激勵:一個文獻評述.産經評論.2010(4).(第1作者)
(9)Financial Crisis Shock, Political Relationships and Bank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 2010(2), 9-23.(第3作者)
(10)服務業創新與現代産業體系構建.暨南學報.2011(2).(CSSCI,第2作者)
(11)新會計準則與資本市場的技術創新信息反饋——基于公司特質信息的研究.經濟管理,2011(11).(CSSCI,第1作者)
(12)資本市場對技術創新投入的反饋效應研究,證券市場導報,2011(10).(CSSCI,第2作者)
(13)流動性因素與中國股市的技術創新信息反饋.産業經濟研究,2012(4).(CSSCI,第1作者)
(14)全球經濟失衡:中國的位置與治理參與抉擇.國際經貿探索,2012(12).(CSSCI,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4期轉載,第1作者)
(15)經理人身份認同、薪酬激勵與公司價值,中國金融學,2013(12),1-25.(第2作者)
(16)财政分權引緻了市場異質競争嗎?—來自上市公司的證據,财經研究,2013(11),20-33.(CSSCI,封面文章,第1作者)
(17)宏觀全要素生産率與微觀企業創新特質:基于珠三角數據的研究,嶺南學刊,2014(5),80-88.(第1作者)
(18)粵商“敢為人先”VS浙商“應變開創”——基于公司特質信息與技術創新關系的考察,研究與發展管理,2014(2),25-37.(CSSCI,第1作者)
(19)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逆周期特征,當代财經,2014(8),65-78.(CSSCI,封面文章,第1作者)
(20)高學曆追逐會推動技術創新嗎?财經研究,2018(6),18-30.(CSSCI,第1作者)
(21)中小企業的政府補貼與技術創新,當代經濟科學,2019(5),97-105.(CSSCI,第1作者)
(22)Investment Cash-flow Sensitivity Measures Investment Thirst, But Not Financial Constraint,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17(57),165-197.(SSCI-Q2,第2作者)
(23)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nterprise Subsidies: a Chinese Analysis, Regional Studies, (SSCI-Q1, ABS-4, ABDC-A*,1作), 2020, 54:8, 1136-1148.
(24)Peasant youth experiences of CEOs, risk avers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Rationality and Society, (SSCI-Q3, 通訊作者), 2020,32(3): 278–312.
(25)Staged subsidie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s: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firms,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SSCI-Q2, 通訊作者), 2021, https://doi.org/10.1016/j.pacfin.2021.101620.
(26)Medical Insurance and Physician-Induced Demand in China: The Case of Hemorrhoid Treat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SCI-Q2, 通訊作者),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0754-021-09318-1.
(27)Clan loyalty and COVID-19 diffusion: Evidence from China, Health Economics, (SSCI-Q2, ABS-3, ABDC-A* 通訊作者), 2023(04), 745-982. DOI:10.1002/hec.4647.
(28)The Role of Marketisation on the Linkage between Misallocation and Productivity Dispersion: Evidence from China,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 (SSCI-Q3,通訊作者), 2023, 68(03), 761-795.
(二)主持代表性科研項目
(1)我國制造業技術成長的資本市場支持研究(12CJY047),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2.06-2018.03,(結項等級:良好),主持人
(2)中國制造業技術創新的資本市場支持研究:基于信息傳導機制與資金配置效率的視角(12YJC79003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2.02-2016.04,主持人
(3)流動性因素與中國股市技術創新信息反饋機制研究(GD11YYJ02),廣東省哲學社科基金青年項目,2011.12-2015.07,主持人
(4)新常态下推動技術創新的傳統文化與組織制度協同效應研究 (YQ2015064),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資助項目(廣東省教育廳),2015.01-2018.12,主持人
(5)高校内部控制機制研究(2017A33),廣東省會計協會,2017-2018,主持人
(6)基于Q理論的政府補貼發放機理與績效評估研究(GD21CYJ30),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2021-2024,主持人
(7)基于托賓Q理論的政府補貼創新激勵效應與政策優化研究(7220304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22-,主持人
(三)出版專著
(1)粵商經營之道:多元化與專業化的抉擇.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年9月
(2)政府幹預與中國創造性破壞缺乏:理論和實證研究.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