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意人生”面對面之一 :
付細軍,2000屆太阳成集团tyc234cc校友,現為緻同會計師事務所 (特殊普通合夥)廣州分所合夥人。廣東省财政廳注冊會計師行業(第一期 )領軍人才班班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校友理事會副會長,财政部全國會計高端人才。
成為專業審計人,需要自我喚醒
Q: 事務所一直有财會屆黃埔軍校的說法,很多前輩的職業規劃都是畢業先去事務所曆練幾年,然後跳到企業擔任中層管理者。請問現在的就業形勢下,您還建議我們這樣規劃職業路徑嗎?
A: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對于财會專業的畢業生來說,将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一份工作依舊是很有競争力的職業規劃路徑。同學們初入職場的階段是最具可塑性的。從職業成長性來看,企業的工作分工相對精細化且流程化,我們可能會在一個業務的小環節中扮演“螺絲釘”的角色,一項工作需要重複很久才有機會轉崗。業務高度精細化,需要處理的事務自然也相對簡單明了,對于個人來說,很容易提前進入舒适區。待在舒适區裡就意味着同學們失去了更多成長的機會。成長和舒适是無法兼得的。
在會計師事務所,同學們的成長路徑相對明确:審計員階段熟悉各個科目審計内容;經理階段兼顧項目和團隊管理,學會獨立考量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對于個人來說,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環境和明确的工作要求是很有壓力的。但高壓和曆練之下,我們收獲的是高度自律的職業素養和專業領域的宏觀視野。
Q: 目前純事務所背景的人才在企業裡找到滿意崗位的概率比之前要降低一些了,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A: 這種現象需要具體分析。對中層以下崗位,目前純審計背景人士确實會比較難在企業找到滿意的崗位。但财會專業高級人才市場目前仍是供不應求,企業招聘時會更多考慮資本市場經驗,這時審計背景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IPO業務中涉及到的IPO輔導、申報、答交易所問詢等工作是一個龐雜而專業的體系,這些工作經驗非常寶貴且稀缺。換而言之,當我們擁有了豐富IPO或上市公司審計經曆之後,個人的市場價值就是不可替代的了。
Q:同學們在本科階段可以從哪些角度培養自己的職業判斷呢?
A: 這是個挺好的問題。從審計工作的角度來看,我們最想要的是具備思辨能力、能夠進行有效溝通的同事,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這些品質通常隻能通過面試來考查。在這一點上,有過實習經驗的同學在面試時具有優勢。現在業界經常讨論大學教學和實務工作的脫節問題,在我看來,實習就是一個幫助同學們銜接理論和實踐的好途徑。一方面實習生的工作相對簡單、基礎,試錯成本較低,同學們可以沒有負擔地探索理論與實踐;另一方面,當我們帶着疑惑和思考參與實務工作時,課本上的知識會慢慢落到實處,真正内化成我們自己的思想。這是實習對同學們思維的提升,這也是為什麼在大項目裡實習過的同學,他們的框架思維和工作能力會更強。不斷反思,在瑣碎的細節裡找到理論與實務的鍊接,這是養成職業判斷的第一步。
除了實習,平時也可以關注證監會發布的行政處罰案例,在邏輯嚴密、字斟句酌的案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财會專業知識在實務中是如何被運用,專業人士又是如何抽絲剝繭和維護市場秩序的。案例感受多了,同學們的職業判斷就會慢慢形成。
“社恐”脫敏,就是在害怕出醜中做到極緻
Q:有效溝通是一個持續鍛煉才能習得的技能,這要求我們不斷地向外社交尋求溝通的機會,但很多同學對社交存在一定的恐懼,請問師兄當時是怎麼克服社交恐懼的呢?
A:社恐是大多數财會專業學生的“特征”,我剛畢業時也不願意過多跟大家溝通,有些東西能夠用郵件和微信線上溝通,即便是效率低也盡量避免線下溝通。然而,社恐是可以通過充足的準備和不斷的“出醜”去克服的,舉一個我印象最深刻的例子,2015年我參加财政部的全國會計領軍人才選拔,和同學們一樣,職場上的選拔也是要做Pre,我們需要通過筆試、現場中英文問答兩個環節完成選拔,與我一起的候選者都是業界精英,剛拿到選拔通知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害怕和這些人同台競争,我要是發揮得不好就會出大醜了,害怕出醜的情緒一直不散。
後來我思來想去,想着如果我不行,其他人又能比我強到哪裡呢,反複練習之後總不會再出醜了吧?于是我強迫自己早早模拟問題并準備好稿子,反複背誦練習。脫稿的第一遍練習很生硬,第十遍練習有點卡殼,到了第五十遍、第一百遍,雖然還是在背稿,但别人看起來就覺得我是即興發揮了,看起來很自然了,當然也就不用擔心社恐了。這就是我們将一件事做到極緻的狀态。用時興的話來講,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草台班子,所有人在戲台上唱戲,隻要願意下工夫,就能從NPC(Non-Player Character)唱成戲裡的主角。
圖文:葉婷婷
編輯:彭潔珊
初審:鄒宇
複審:彭潔珊
終審:李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