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下午,第六屆跨學科會計研究國際研讨會第二分會場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北校區行政樓第二會議室召開。本分會場分上下兩場,上半場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譚娜副教授主持,聚焦讨論了《Climate Risk Perception and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s: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extu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Corporate Greenwashing in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and ESG Rating Divergence: Evidence from China》《Strategic Use of Social Media to Manage E&S Crisis》三篇文章;下半場由華中科技大學高茹教授主持,聚焦讨論了《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surance, Family Firms and Mandator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Evidence from Chinese Public firms》《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nd Audit Partner Selection》 《Climate Risk and Payout Flexibility around the World》三篇文章。
12位彙報人和點評人分别就各自的前沿研究做出精彩分享與評析,現場參會者讨論也非常熱烈,以下分别做概述介紹。
會議上半場在太阳成集团tyc234cc譚娜副教授的主持下有序開展。
第一位彙報人是來自中國礦業大學汪玮老師,其論文題目為《Climate Risk Perception and Corporate Carbon Emissions: 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Textual Analysis of Corporate Annual Reports》。文章聚焦于企業氣候風險披露,探讨了企業氣候風險感知如何影響碳排放的作用機制。為了探讨上述問題文章将氣候風險引入到企業層面,使用文本分析和機器學習來确定中國的氣候風險詞典,并測量企業對氣候風險的感知水平。其研究發現,企業感知到的氣候風險會降低企業價值,碳排放會緩解氣候風險對企業價值的削弱作用。文章研究結論支持碳排放反彈效應,這與氣候風險促進綠色轉型的觀點相對立,豐富了碳排放領域經典管理理論的文獻。

汪玮老師報告論文
點評及建議:本文點評人是華南理工大學的湯旭東老師。湯旭東老師認為其論文緊扣時代背景,是重要且有吸引力的熱點研究問題,稱贊該論文有嚴謹的實驗設計以及較大的研究價值。随後,湯旭東老師分享了個人對于該論文的一些疑問和看法,首先,在文章理論構建部分,湯旭東老師認為作者需要厘清“氣候風險”和“氣候風險感知”兩個概念厘清,建議其完善文章的理論構建。此外,湯旭東老師還指出了指标構建中的詞頻分析有局限,并就此提出了可行的優化建議。最後,湯旭東老師還針對文獻回顧、氣候風險類型理論解釋、機制檢驗、穩健性檢驗等部分提出相關意見。

湯旭東老師點評論文
第二位彙報人是來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張笛老師,其論文題目為《Corporate Greenwashing in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and ESG Rating Divergence: Evidence from China》。張笛老師以“ESG熱潮”“ESG評級”“漂綠行為”引出其研究問題:企業“漂綠行為”将如何影響ESG評級機構評級。随後,張笛老師從财務信息披露與分析師預測和信用評級的已有文獻,引出非财務信息披露與 ESG 評級分歧的理論假設,認為企業“漂綠行為”使得評級機構在進行ESG評級時所使用的基礎信息缺失,進而強化評級機構對私有信息依賴性,最終增加企業ESG評級分歧度。研究結論表明企業“漂綠行為”會增加ESG評級機構之間的評級分歧。

張笛老師彙報論文
點評及建議:本文點評人是西南财經大學的嚴文龍老師。嚴文龍老師對張笛論文做出簡要總結并給予肯定。同時,嚴文龍老師結合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個人看法:ESG評級機構的評級分歧是否意味着ESG信息質量低?不同機構的評分體系或存在不同,由此得出來不同的分數是合理的;強制性信息披露、ESG信息操控類别、ESG評級機構跟進可能影響企業“漂綠行為”與ESG評級分歧度之間關系的相關分析;操縱度量采用公司ESG績效與ESG軟信息披露回歸的殘差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因為機構也可以識别論文中所使用的全部ESG績效信息、軟ESG和硬ESG信息。

嚴文龍老師點評論文
第三位彙報人是南京大學的吳嘉銘老師,其論文題目為《Strategic Use of Social Media to Manage E&S Crisis》。吳嘉銘老師以“金風科技”和“海天味業”的事例引出其研究問題:ESG負面報道發生後,企業是否會在社交媒體上增加曝光量來應對危機,以及此種策略對于企業是否有益?并據此提出論文競争性假設:當企業面臨E&S危機時,會增加或減少其微信公衆号上的發文量。研究發現,當企業面臨E&S危機時,會增加其微信公衆号上的發文量。且在E&S事件發生後,在微信公衆号上發布更多信息的公司資本市場反應較好。

吳嘉銘老師彙報論文
點評及建議:本文點評人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史钰颉老師。史钰颉老師認為該選題有趣且具有研究意義。同時,史钰颉老師結合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意見:論文研究貢獻與假設提出有些許寬泛和籠統,需要進一步深化說明;論文中核心變量衡量需要明确區分數量增加和下降的帖子是否與E&S危機事件相關,否則無法進一步研究其市場反應;在論文寫作中要注意研究時間區間與數據收集的時間範圍的一緻性;等等。

史钰颉老師點評論文
會議下半場在華中科技大學高茹教授的主持下有序開展。
第一位彙報人是太阳成集团tyc234cc的王琳老師,其論文題目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surance,Family Firms and Mandator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Evidence from Chinese Public firms》。王琳老師首先介紹了論文研究背景,家族企業不僅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十分注重社會責任(CSR)履行。但利益相關者往往将企業CSR行為往往被視為公司的策略行為,因此,企業會選擇第三方機構對其CSR進行鑒證以确認其CSR的可信度。由此,王琳老師引出其主要研究問題:家族企業是否傾向于進行CSR鑒證。研究發現,與非家族企業相比,家族企業不太傾向于進行CSR鑒證,進一步發現CSR強制性披露會促進家族企業CSR鑒證決策。

王琳老師彙報論文
點評及建議:本文點評人是廈門大學的宮曉雲老師。宮曉雲老師首先對本篇論文進行簡要總結。同時,宮曉雲老師結合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意見:建議文章充分展示其與現有研究的聯系以及在現有文獻中的定位,凸顯文章邊際貢獻;實證部分需要進一步完善,現有實證結果可能并不完全支持文章的假設1;建議文章拓展家族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之間的關系;将回歸樣本限定為發布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家族企業;進一步将家族企業樣本分為高代理問題組和低代理問題組;考慮使用差分(DID)模型來緩解内生性問題;進一步分析、研究代理成本低(因而對 CSRA 需求低)的家族企業是否會受到強制性披露監管要求的更大影響;等等。

宮曉雲老師點評論文
第二位彙報人是來自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的秦耀華老師,其論文題目為《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nd Audit Partner Selection》。論文主要研究問題是在公司越來越強調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績效動機下,企業在輪換合作夥伴時是否考慮新合作夥伴在ESG方面的表現,且該選擇能否提高以及如何提升企業ESG績效?經過實證檢驗發現,公司如果自身ESG評級較低,更有可能選擇更換為擁有高評級ESG客戶的審計合作夥伴。對于擁有四大審計師、高機構所有權和國有企業的樣本公司來說,這種負相關關系并不明顯。

秦耀華老師彙報論文
點評及建議:本文點評人是湖南大學的高開娟老師,高開娟老師首先對本篇論文研究目的和研究發現進行簡要總結。同時,高開娟老師結合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思考:(1)審計師輪換過程中的首要任務是什麼?審計質量?還是非審計服務?(2)誰來決定審計合夥人?(3)ESG服務有很多選擇,客戶為什麼要選擇審計合作夥伴?(4)為什麼選擇中國企業樣本?(5)對于被解釋變量的衡量,ESG評分較高的公司是否通常擁有審計質量較高的審計師?此外,高開娟老師還從文獻研究、研究假設、衡量标準等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高開娟老師點評論文
第三位彙報人是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常钰苑老師,其論文題目為《Climate Risk and Payout Flexibility around the World》。本篇論文主要回答預期氣候風險較高的公司是否會采用更靈活的派息方式。常钰苑老師介紹文章所提的兩大假設:(1)在應對氣候風險時,企業派息總額較低,尤其是股息;(2)相對于股息而言,企業更多地選擇回購。研究結果表明:企業會用回購來替代分紅,以提高派息的靈活性。當人們更關注氣候變化時以及當國家文化強調避免不确定性和長期導向時,氣候風險對派息靈活性的影響更大。通過替代氣候風險的衡量标準、增加公司固定效應、将樣本統一為國家層面的數據等穩健性檢驗後,本文的結論依然穩健。

常钰苑老師彙報論文
點評及建議:本文點評人是中山大學的孫淩霞老師,她首先對本篇論文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和研究發現進行簡單總結。同時,孫淩霞老師結合文章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思考:(1)為氣候變化與财務風險之間,以及财務風險與支付靈活性之間的關聯提供國際證據是否更好;(2)在機制檢驗中,需要考慮并直接檢驗風險問題的研究理論機制更好;(3)回歸模型是否使用氣候風險滞後變量更好;(4)引言和結論中都讨論了貢獻,在結論中讨論研究的局限性或未來研究的方向是否更好;等等。

孫淩霞老師點評論文
在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彙報、深入交流與充分讨論中,六位學者順利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思路與成果。整場論壇學術氛圍濃厚,圓滿落幕。

圖文:李麗丹
初審:李麗丹
複審:鐘子英
審核:龍文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