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彭潔珊 圖片:彭潔珊 編輯:彭潔珊
10月23日,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廣州市社科聯主辦,太阳成集团tyc234cc、粵港澳大灣區會計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制創新和實現路徑研究”開題報告會暨廣州市社科聯第12屆“以機制體制改革推動大灣區會計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讨會隆重召開。
(一)
10月23日上午,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制創新和實現路徑研究”開題研讨會在白雲山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校黨委書記隋廣軍,校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廷惠及來自全國多所院校、科研機構和智庫的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師工作部部長胡文濤主持會議,科研處相關負責人、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及我院全體教師參加會議。
隋廣軍在緻辭中代表學校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他指出,近年來,學校依托國家級重大項目開展深層次研究,在服務國家和地區決策咨詢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他感謝各位專家一直以來對廣外發展的關注和支持,期待各位專家對研讨主題的真知灼見,希望項目研究團隊再接再厲,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

隋廣軍緻辭
我院會計系教授、重大項目首席專家王豔從課題的研究背景、核心問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計劃等方面進行了彙報,梳理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發展曆程,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凝練了研究問題,将混合所有制改革與熱點前沿問題深入結合、開展研究,撰寫高質量決策咨詢報告、論文和專著,完成預期研究任務。子課題負責人也進行了補充發言。

課題負責人彙報
專家組成員先後對該課題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黃速建提出,研究對象要界定清晰,研究重點應該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制創新,對于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評價不能僅局限于财務指标,建議從“五力”角度進行評價;以混促改,建立公平競争制度,形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企業監管制度。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表示,課題組應關注國有資本與民營企業雙向進入的結構調整問題,加強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中國會計學會秘書長吳祥雲肯定了課題對推動治理、共同富裕的重要現實價值,同時建議進一步細化會計改革發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加強五個子課題之間的整體性與邏輯性。廣東省注冊會計師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胡建斌建議要結合“三新”和高質量發展等實踐需求進行會計師行業與評估行業的業務拓展,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的抓手作用。廣州大學校長魏明海表示可以利用課題研究契機提出一種具有新特征的企業形态,并将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聚焦于特定領域,将資本擴張和資本流動,資本配置與收入分配聯合起來。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指出資本隻是手段,應更多從财務和會計的角度研究資本混改,實現競争力、抗風險力等的有效平衡,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形成大灣區的特色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

專家學者發言
本次開題獲得專家高度肯定,體現了理論研究和實際發展的有機結合,對全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專家組一緻同意通過開題。課題組全體成員表示在後續研究中将積極吸取各位專家提出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課題設計,提高研究質量。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二)
10月23日下午,廣州市社科聯第12屆學術研讨會第一分會場在白雲山校區舉行,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制創新和實現路徑研究”子課題負責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汪壽陽進行題為“談管理學創新研究與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題報告,中心研究員王得力老師主持本次主題報告。

汪壽陽院士作主題分享
汪壽陽院士首先對創新研究進行了闡述,分享了金融、管理學領域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經典期刊的構思,指出創新研究并不是都為0到1的原始創新,并介紹了其團隊近期發表的頂刊論文的内容和開創性成果的研究曆程,指出并不是大人物、大機構才能做創新研究,研究滿足國家和社會的需要更重要。
随後,汪院士分享了對我國到底需要怎樣的創新人才,應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的幾點看法,突出了當代青年擁有理想的重要性。
(三)
10月23日下午,廣州市社科聯第12屆學術研讨會第二分會場暨第十二屆廣州學術季“創響廣州”企業家系列講座在大學城校區八角樓會議廳召開,拓普基因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由曉斌擔任主講人。我校副校長焦方太,廣州市社科聯黨組成員譚曉紅,廣州市工商聯副主席餘劍春,我院教授王豔老師,廣州市工商聯、廣州市創意經濟促進會相關領導嘉賓出席本次講座,講座由副院長蔣基路主持。
焦方太鼓勵廣大青年勇于創新,敢為人先,以聰明才智貢獻國家,以開拓進取服務社會,并預祝此次講座圓滿成功。

焦方太緻辭
拓普基因科技(廣州)有限責任公司由曉斌董事長進行了題為“勇立時代潮頭,傳承“闖勁”基因”的講座分享。他指出創業初期應當積極尋找融資擴張的機會,認為初創企業需要在融資過程中不斷調整,提倡企業應當研究國家的産業方向,在發展中融入到國家戰略趨勢當中。此外,他建議當代大學生應當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并在不斷思考與磨砺中獲得成長,指出年輕人應當有勇氣并有魄力去冒險,把握青春年華和創新精神。

參會人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