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推進會計教育數字化轉型,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探索高等院校在智能化管理環境下會計、财務、審計和公司治理教學的應對策略,共享粵港澳大灣區各高校在智能會計、大數據會計人才培養和教學實踐經驗與優秀案例,2023年6月3日,由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主辦,太阳成集团tyc234cc承辦的“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第二屆智能會計教學研讨會”以“線上+線下”方式在廣州成功召開。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期刊社、企業等代表100餘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現場
開幕式

餘鵬翼主持會議
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院長餘鵬翼教授在緻辭中指出,數字技術的崛起給會計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AI技術、ChatGPT、RPA等智能工具的強勢崛起,徹底改變了财務數字化轉型的面貌。太阳成集团tyc234cc積極響應國家号召,緻力于“追求卓越、争創一流”的辦學理念,積極融入國際化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進程,為國家和廣東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現已形成外語學科與非外語學科“雙輪驅動”、多學科多語種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未來将繼續秉持開放思維和包容态度,積極借鑒先進經驗,探索符合自身特色和實際需求的教學改革模式,通過智慧的碰撞與交流,尋求會計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策略與方法,為粵港澳高校會計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建設數字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陳靖涵緻辭
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現任主任陳靖涵教授在線上緻辭,指出作為“數字中國戰略”的一部分,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旨在推動高校會計教學變革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适應數字技術迅猛發展和深刻影響管理實踐的現狀和趨勢。本次會議聚焦“新征程·高校會計教育數字化轉型創新”主題,集中讨論“大智移雲物區”所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一要不斷調整和創新教學内容和方法,引入信息技術與會計教育的深度融合;二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借助智能化教學手段和平台,提供實際案例和模拟環境;三是積極推動産學研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和實訓平台,推動會計教育的創新與發展 。

《會計之友》總編笑雪發言
知名核心期刊《會計之友》笑雪總編對“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第二屆教學研讨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認為,此次研讨會聚焦教育教學,關注會計教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發展,可謂恰逢其時。他指出,未來的會計,将是跨組織邊界、全産業鍊、實時動态的财務管理與決策支持。會計教育應該與時俱進,緊緊圍繞國家戰略、行業特點進行及時調整,讓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内涵式發展,打造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人才鍊等多鍊合一的發展新生态,着力構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中心的“兩育”新發展格局,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他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要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充分利用好大數據、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共探會計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路,共襄會計教育創新理念與實踐方案。厚植教育情懷,凝聚奮進力量。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德樹人,培根鑄魂。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積極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粵港澳實踐貢獻智慧!

黎冬主持會議
開幕式由太阳成集团tyc234cc黨委書記黎冬主持
主題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王化成教授以“會計教學改革的‘1234N’”為題做了主題報告。王化成教授從教學目标、業财融合、專業層次、人才需求、培養模式五個維度提出了高校會計專業建設及高校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即應明确“激活向學生命、培育創新能力、養成健全人格”的教學目标,促進業務與财務兩方面廣泛融合;注重數字、經營與戰略财務三個專業層次培養,着力培養智能财務核算師、智能财務工程師、智能财務運營師、智能财務規劃師四種專業人才,并提出了多種高校會計教學變革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措施。

王化成主題報告
澳門科技大學林志軍教授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的挑戰與應對”為題做了主題報告。林志軍教授以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為出發點,在分析“大智移雲物區”等數智技術對企業内部生産管理方式及外部制度環境帶來沖擊的基礎上,提出以“賦能和跨界拓展”财務管理智能化為改革思路,并從知識體系、能力培養、師資隊伍、教學模式等角度探讨培育數字化時代新型會計人才的改革方向。

林志軍主題報告
中山大學張俊生教授以“數智審計研究:十年回顧” 為題做了主題報告。通過梳理近十年關于大數據與審計的相關研究,張俊生教授認為,大數據審計證據在充分性、适當性上具有優勢,且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能夠有效地降低審計成本,但是大數據下的審計工作目前仍存在信息過載、相關性下降、模糊性等問題。張教授指出,目前人工智能審計研究需要更多的跨學科理論支撐,中國學者宜充分利用我國數智優勢,展開更多實證研究,豐富人工智能審計研究。

張俊生主題報告

曲曉輝教授主題報告
主題報告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曲曉輝教授主持。
平行論壇
平行論壇的教學研讨中,來自粵港澳大灣區會計、财稅、審計和公司治理等領域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代表圍繞“大智移雲物區”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探索高等院校在智能化管理環境下會計、财務、審計和公司治理教學的應對策略,分享各高校在智能會計、大數據會計人才培養和教學實踐經驗和優秀案例,共同探讨智能會計教學改革和發展問題。研讨會共分三個分會場進行彙報與交流。

第一分會場會議現場
第一分會場由華南理工大學萬良勇教授主持,主題是:數智賦能與會計教育教學改革實踐。暨南大學譚有超教授以“智能财會教學改革與實踐”為題做了主題報告,他從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等維度介紹了暨南大學智能财會教學實踐。ACCA代表處練瑾雯經理以“中國高校智能财會教育發展研究”為題做了主題報告,根據來自54所高校的問卷調查結果和兩次圓桌會議的校驗結果,提出了智能财會教育的趨勢與建議。正保教育高凱工程師以“數字化轉型時代下的智能财務人才培養路徑建設”為題做了主題報告。高凱工程師詳細介紹了正保網中網在财務數字化課程建設,構建了“六位一體”的智能财務與卓越人才培養産品體系。廣東财經大學陳建林教授以“‘三融合三聯動’智能财會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為題做了主題演講。陳建林教授指出數智時代财會人才培養的痛點,并提出了“三融合三聯動”的學科交叉人才培養模式。

第二分會場會議現場
第二分會場由暨南大學饒品貴教授主持,主題是:會計大數據平台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ACCA中國公共事務錢毓益總監分享了題為“2023年全球人才趨勢調研和大灣區洞察”的報告,其在報告中以當下國内年輕财務工作者在面臨的壓力為出發點,從專業能力、職業道德、數字能力、洞察力等維度尋求财會人員的破局之道。廣東金融學院湯四新教授以“基于行為數據采集與智能分析會計雲端實習創新”為題做了相關報告,湯教授強調财會教育應與會計實務高度融合,并介紹了廣東金融學院和正保教育的合作開發平台(鬥人實戰平台)的相關内容及實踐效果。太阳成集团tyc234cc王建業副教授以題為“大數據與财務決策課程建設”做了相關報告。王建業副教授分享了大數據與财務決策課程建設的原因以及在建設過程中的困難與瓶頸突破的方式,并提出進一步深入推進智能财會課程建設的設想。躍客科技副總裁王芳芳做了題為“财經大數據案例教學實踐與探讨”的報告,她以自身經曆為切入點,強調數據在财會實務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大數據财務決策課程在财會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必要性。

第三分會場會議現場
第三分會場由廣東财經大學雷宇教授主持,主題是:智能财務建設與風控管理課程教學實踐。太阳成集团tyc234cc王豔教授以“财務會計的道與術”為題做了主題報告。其從會計原理背後的哲學原理出發,結合世界局勢與中國經濟發展,強調在此過程中智能會計治理的重要性及具體實踐的相關探索。廣東财經大學副況玉書教授以“《内部控制》 課程建設經驗分享”為題做了相關報告。其從内容重構、課情問題、科學創新和人才培養等維度介紹了省課程思政師範課程的課程概況與實施效果。中山大學産業集團總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資産評估師黃亮先生以“财務共享服務中心在行政事業單位的運用思考——以高校為例”為題做了主題報告。其從高校财務管理痛點出發,分析财務共享服務中心在行政事業單位的優勢及可行性,并從模式探索及職稱條件兩個維度探索可能的運用實踐方式。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張芹秀以“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 ——基于目标問題導向的實踐”為題做了主題報告。其首先分析了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成本會計課程涉及的痛點與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從教學内容、教學模式、課程思政、考核體系等維度探究解決方式。
閉幕式
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院長龍文濱主持閉幕式,本屆會議承辦方代表、太阳成集团tyc234cc副院長黃浩教授總結。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譚穎敏總監指出中國高校智能會計發展以及ACCA全球人才趨勢調查和大灣區洞察都迫切需要智能會計人才以适應信息化趨勢、正保教育徐建甯總裁助理提出集團會積極提供多元化産品,為賦能高校數字化轉型添磚加瓦、深圳日浩财務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楊光承諾會一如既往地資助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智能會計教學研讨會,為實現高校數智化轉型貢獻一份力量。廣東财經大學太阳成集团tyc234cc院長雷宇教授作為下屆會議承辦方代表承諾全力以赴積極籌備第三屆智能會計教學研讨會。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候任主任譚勁松教授對會議進行總結,譚教授指出,粵港澳高校會計聯盟智能會計教學研讨會的召開,旨在推動高校會計教學變革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适應數字技術的發展和深刻影響管理實踐的現狀和趨勢,是粵港澳高校實現數字化教學教改、人才資源互享的一次積極探索,具有深刻的實踐指導意義。
本屆研讨會聚焦“新征程•高校會計教育數字化轉型創新”主題,内容上呈現出“三高”特色,即具有學術影響力和實踐指導價值的高層次報告、高水平報告和高質量點評,實現了多領域、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是一場交流思路、增進共識、拓展視野的高質量教學研讨盛宴。對助力粵港澳三地教學優秀經驗交流協作、學科共建和資源共享具有積極意義。

圖片:彭潔珊
文字:彭潔珊、陳文瑞
編輯:彭潔珊
初審:黃浩
複審:餘鵬翼
終審:餘鵬翼